欢迎访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官方网站

医院新闻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医院新闻>医院新闻

中山一院广西医院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“入职首秀”

发布时间:2024-12-25来源:编辑:浏览:

分享到:

高达10倍的辨识度、超强的操作灵敏性……12月24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(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)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“上岗”,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简称中山一院)副院长、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殷晓煜教授团队主刀,为一名72岁高龄患者实施了一例高难度机器人辅助下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”。该手术的完成,标志着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在微创领域再添里程碑式的新突破,医院外科手术进入了超精准、更微创的新时代。

患者李阿姨(化名)因反复便血来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普通外科就诊。李阿姨两年前曾因十二指肠肿瘤出血行介入栓塞止血术,且合并有脑梗、重度贫血、营养不良(BMI 14.6)等疾病。家属称,近两年患者辗转于广西多家三甲医院均未能行根治手术,抱着最后希望来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就诊。科室主任陈剑辉、副主任陈元元为其进行详细检查,发现消化道出血仍来源于十二指肠降段肿瘤且病理证实已癌变,但从患者的CT看十二指肠肿瘤巨大(15cm),肿瘤周围血供丰富,需要行普外科的“珠峰”手术—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,但手术风险很高。

考虑到患者既往曾因肿瘤出血行介入手术,治疗难度大,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普通外科在积极调理患者全身情况的同时,经过MDT讨论后决定邀请中山一院胆胰外科专家殷晓煜教授来院进行手术。殷晓煜教授经仔细阅片和术前评估后,详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手术必要性及风险,建议采用目前最微创的治疗手段——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治疗手段。

1.jpg

术中,殷晓煜团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操作,在错综复杂的肠管、胰腺和血管间精准游走。手术过程中精准切除胰头、十二指肠、部分胃与空肠、胆总管、胆囊及周围组织,并顺利完成了全机器人辅助下的胰肠、胆肠和胃肠的消化道重建工作。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不到50毫升。手术机器人就位后,李阿姨也成为了首位受惠患者。

2.jpg

殷晓煜介绍,和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,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视角,以前看不到的地方,它可以看到;以前看到的地方,它看得更清晰!不仅如此,它的机械手腕能够完成540度无死角的旋转,准确无延时地重现人手动作,即使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,它的机器手臂也能轻松抵达并精准操作。


科普小课堂

什么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

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的简称,医院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,是目前全球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,代表着目前外科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,是一种高级的腹腔镜系统。

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、患者手术平台(4臂床旁机械臂系统)、影像处理平台(高清3D视频成像系统)三部分构成。

采用最先进的“主—仆式”远距离操作模式,通过机械臂进入人体胸壁、腹壁,进行手术操作。

4.jpg

术者通过手柄控制机器人腔镜臂和器械臂在患者胸、腹腔内做出分离、切割、电凝、缝合等操作,从影像显示系统中可以看到达芬奇的“手”比绣花女还要灵活,只要接到指令,就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自由穿梭。


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

从患者角度

1.手术操作更精准,与腹腔镜(二维视觉)相比,因三维视觉可放大10-15倍,使手术精确度大大增加,术后恢复快、愈合好;

2.学习曲线较腹腔镜短;

3.减少失血量、术中的组织创伤和炎性反应导致的术后粘连,减少术后疼痛、缩短住院时间。

5.jpg

从医生角度:

1.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4个机械臂灵活,各拥有7个自由度,能360度无死角旋转,可以进入人手不便操作的人体狭窄解剖区域。

2.机械臂上还有可以自动滤除人为颤抖的稳定器,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。

3.采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治疗疾病,告别传统的站立式手术,减轻了手术医生的疲劳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