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2-12来源:心胸外科编辑:浏览: 次
不需要手术开刀,也不需要全身化疗,仅需一根细针穿刺到肿瘤,便能将肿瘤“冻死”……这项“黑科技”就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冷冻消融技术。近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(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)心胸外科为一名晚期肺癌患者成功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手术。患者手术全程清醒、无痛,术后只有微小皮肤创伤,达到了局部控制肺部肿瘤的效果。
患者吴先生(化名)来自梧州,因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。2024年6月至11月,吴先生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,并一直通过免疫治疗维持。
一个月前,吴先生到医院复查时发现其肺部病灶较前增大,其余病灶稳定,存在肿瘤局部进展。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刘振国教授团队组织多学科MDT讨论,对吴先生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,决定采用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为患者进行治疗。这项微创手术无需全身麻醉,医师利用CT扫描影像进行定位后,使用直径仅1.4-2毫米的细针穿刺至肺肿瘤区域,低温杀伤肿瘤细胞,致使肿瘤病变组织坏死,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术后,吴先生在科室继续接受抗肿瘤免疫治疗,复查发现右上肺肿瘤较前退缩。
刘振国教授表示,氩氦刀虽然叫“刀”,但整个治疗过程中并没有用到刀,而是用针。它是一种以“针”代“刀”,以“消”代“切”的新技术,被广泛应用于肝、肺、肾脏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。我院心胸外科借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简称中山一院)的优势,将该项技术平移到广西,并在科室普及推广,目前已常规开展该项诊疗技术,为患者带来福音。
据了解,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全程基本无痛,皮肤上也仅有针孔大的创伤;除了本身能精准杀伤肿瘤,还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效应,特别是对于接收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,可以起到增敏免疫治疗、联合杀伤肿瘤的效果。
医学小课堂
在世界范围内,原发性肺癌占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首位,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安全。它具有发病隐匿、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的特点,超过80%的患者发现时已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,并且无法手术切除的多数肺癌患者在传统放化疗中获益有限,甚至有部分像吴先生这样的患者,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也很难有持久的获益。
局部消融治疗作为一种精准的微创技术,目前已被应用于肺癌的治疗,同样可以为晚期患者带来生存效益。
什么是肿瘤消融治疗
肿瘤消融治疗是指在影像学设备的指导下,如彩超、CT等,经皮穿刺肿瘤组织,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导致肿瘤坏死,实现原位灭活的一种治疗方法。它包括化学和物理两种消融方式。 消融可以作为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、但不耐受手术的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,或作为晚期肺癌患者的缓解治疗。
什么是氩氦刀经皮肿瘤冷冻消融术
氩氦冷冻消融技术简称氩氦刀,是一种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肿瘤的医疗技术,可以通过探针穿刺直达病变部位。氩氦冷冻系统中,氩气和氦气通过氩氦冷冻探针,针尖穿过氩气,使针尖部位的温度急速下降至-140℃,然后通过氦气后,针尖部位温度急速升高至40℃,温度下降又瞬间复温,体内的肿瘤在极低的温度和高温之间进行转换,使体内的肿瘤细胞快速破裂崩解,然后达到杀死、控制肿瘤的作用。
对于手术后复发,老年,身体虚弱者,不愿意手术者,癌症扩散的患者,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血管周围的肿瘤患者,放疗、化疗等治疗效果不佳或不再敏感,其他治疗手段失败者,都有机会进行氩氦刀治疗,减轻痛苦,提高生活质量。
心胸外科介绍
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胸外科,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整体布局下,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。在肺结节综合管理、肺癌多学科诊疗、加速康复外科、胸部微创手术、复杂胸部疾病多学科治疗、先天性心脏病、瓣膜外科、冠脉搭桥术,心脏移植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科室配备多套先进的微创手术设备,可全方位开展一系列微创手术,包括胸腔镜下 (单孔、单操作孔、多孔) 肺癌根治术、肺段切除、复杂肺段切除、支气管和肺血管重建手术,以及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、剑突下路胸腺瘤切除、胸腺扩大范围切除、手汗症双侧R3或R4切断术、肺多发结节微波消融术等。科室将以中山一院相应专科(国家重点临床专科)为质控中心,与中山一院南沙院区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贵州医院等实现高质量同质化管理,促进华南区心胸外科联动质量的整体提升。
主要专家介绍
徐颖琦
学科带头人,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,以心脏移植、冠脉搭桥及瓣膜外科为主要研究方向,擅长心脏外科各项手术,如先天性心脏病、瓣膜外科、冠脉搭桥术,心脏移植等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中华心胸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、国内核心杂志20多篇,第二作者或以下发表30多篇。研究方向:心脏移植,冠脉搭桥及瓣膜外科。专著:《现代小儿外科治疗学》第八章心血管疾病;《门诊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》第三十三章支气管、肺疾病。其他主要工作成绩:1993年“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”获校级三等奖;1995年“保留全部瓣下结够的二尖瓣置换术”获校级三等奖。
刘振国
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胸外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从事胸外科工作15年余,深耕肺小结节/磨玻璃肺结节/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及快速康复,2023年度完成IV级微创肺结节手术500多例;2022年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;擅长肺癌、食管癌、纵隔肿瘤等的微创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;肺大泡、手汗症、漏斗胸等良性疾病的胸腔镜微创疗法。 目前担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(IASLC)会员、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、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癌多学科防诊治青委会常委等社会兼职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多项;以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,其中在 JTCVS,ATS等心胸外专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韩向前
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,毕业于中山大学,多次到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学习胸外前沿技术。常年从事胸外临床一线工作,对于胸外科常见病诊治熟练掌握,对胸部外科患者的快速康复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。目前开展胸外科外伤、胸膜疾病、肺良恶性肿瘤、食管良恶性肿瘤、纵隔良恶性肿瘤的诊治,擅长肺癌、食管癌、纵隔肿瘤、手汗症、胸壁畸形治疗,尤其擅长肺良恶性性肿瘤的诊断及肺肿瘤消融治疗。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各种医学论文10余篇,主持厅级科研项目1项。任珠海市医师协会胸外协会,副主委;广东省老年保障协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,常委;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委员会,委员;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,常委;广东省行业管理委员会胸外分会,委员。(来源:心胸外科)